或被替换的三员战将:
1. 李祥波: 这位广州球员的入选曾引发不小的争议。亚洲杯期间,李祥波在队内的战术地位变化明显,起初进入12人名单,但实际出场时间有限,未能展现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后期更是沦为边缘角色,决赛中仅象征性出场6秒。这足以说明教练组对他的信任度不足。李祥波在内线硬度和锋线机动性上的不足,使得他在现有战术体系中缺乏竞争力。
2. 赵嘉义: 作为一名锋线球员,赵嘉义的位置同样尴尬。虽然在热身赛中有过单场命中多记三分球的高光时刻,但进入正赛后,随着防守强度的提升,他技术单一的缺点暴露无遗。除了定点三分外,赵嘉义缺少持球突破能力,且在防守端的身体对抗强度不如雷蒙、胡明轩、高诗岩。面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身体对抗强硬的对手,赵嘉义的表现明显下滑。正如俗话所说,“虐菜如猛虎,遇强则变绵羊”,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赵嘉义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 雷蒙: 这很可能是雷蒙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年龄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坎。雷蒙的防守虽令人印象深刻,但在决赛中,这位老将虽然贡献了3分1篮板的数据,但他功能单一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在与年轻球员朱俊龙、王俊杰等人对比时,这种单一性更加明显。尽管不能否认雷蒙在攻防两端的贡献,但他的整体表现低于球队的平均水平。
有望回归的四位悍将:
1. 周琦: 因伤缺席亚洲杯的周琦,目前正在美国进行康复治疗。他的回归将彻底解决中国男篮内线的篮板和护框问题。上赛季在首钢男篮的表现证明,周琦仍然是国内综合能力最强的中锋之一。健康的周琦不仅在国内,甚至在整个亚洲都属于顶级的内线球员。数据显示,健康状态下的周琦在国际赛场上场均轻松拿到两双数据,盖帽和篮板球能力更是独当一面。若能回归,他将与老将胡金秋形成战术互补——胡金秋擅长中远投和移动,而周琦则擅长篮下的震慑和防守覆盖。
2. 19岁的杨瀚森: 虽然无缘本次亚洲杯,但世预赛与亚洲杯的意义截然不同。杨瀚森若能回归,将为中国男篮注入新的活力。这位身高超过两米的年轻中锋,不仅具备传统内线的能力,更拥有罕见的策应性和篮球视野,展现出极高的篮球智商。世界篮球专家甚至评价杨瀚森的技术全面性超越了同期的周琦和胡金秋。他的回归将丰富球队的战术选择,使中国男篮的内线不再依赖单一的高度优势。
3. 曾凡博: 因上赛季的腰椎伤势,曾凡博未能如愿参加亚洲杯。他不仅能策应内线,还具备稳定的三分能力。曾凡博凭借出色的弹跳力完成空中暴扣和封盖,这种能里能外的特点是中国男篮目前所欠缺的。如果曾凡博能进入12人大名单,相信中国男篮在亚洲杯决赛中或许能战胜澳大利亚队。
4. 崔永熙: 崔永熙以其出色的防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速度极快,场均超过两次抢断的能力,提升了中国男篮的整体防守强度,有效限制对手的快攻。加上在国外联赛的历练,崔永熙在国家队中将有更多可能性,为教练组提供更多战术选择。
阵容调整必然伴随着争议与不舍,但这是竞技体育的残酷现实。优胜劣汰是国家队进步的必经之路。从亚洲杯到世预赛,阵容更迭表面上是人员的替换,实则是中国男篮新老交替和球队转型的必然选择。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四位球员的回归,中国男篮的实力和竞争力将再上一个台阶。期待在郭士强教练的带领下,中国男篮能够重返奥运会的舞台,展现出中国男篮的拼搏精神和敢于亮剑的勇气。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