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这支承载着无数荣耀与记忆的队伍,最近似乎经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变革。2025年女排世锦赛的赛场上,当中国队与哥伦比亚队的比赛在CCTV5直播时,许多老球迷都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中国女排的身高,似乎变矮了。
郎平时代的辉煌:高塔林立的时代
还记得吗?郎平指导执教下的中国女排,以平均身高世界第一的姿态傲视群雄。2016年里约奥运会,袁心玥、朱婷、颜妮、张常宁、惠若琪,这些名字组成的阵容,让对手在网前感受到了无尽的压迫感。高拦网、强攻,是中国女排制胜的法宝。那时的中国女排,如同一支高耸入云的巨人军团,让世界为之仰视。
然而,随着郎平指导的离任,“朱袁张”时代的落幕,中国女排似乎正在经历着一场战术上的转型。从对阵哥伦比亚的比赛来看,李盈莹下场后,场上的主攻庄宇珊身高1米82,唐欣1米84,接应龚翔宇1米86,最高的吴梦洁也未超过1米9。这样的身高,与郎平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战术变革还是无奈之举?
中国女排的身高变化,引发了球迷们的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为了适应当今排球“小、快、灵”的趋势,尝试改变打法。也有人担忧,在世界女排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放弃身高优势,是否会削弱中国女排的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袁心玥、杨涵玉等高个子球员,似乎并未得到太多重用。杨涵玉才26岁,正值当打之年,却未能获得稳定的出场机会。这不禁让人猜测,中国女排是否正在尝试重塑“小、巧、灵”的亚洲风格。这种转变,是主动求变,还是迫于无奈?
数据对比与未来展望
让我们简单对比一下两代女排的数据: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平均身高1米92,拦网得分能力突出,进攻成功率高。 2025年世锦赛中国女排(初步):平均身高有所下降,速度有所提升,但拦网和强攻的优势有所减弱。当然,这仅仅是初步的观察。中国女排的未来,还需要更多比赛的检验。新的战术体系能否帮助中国女排继续站在世界之巅,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女排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你认为,中国女排放弃“高大化”战术,是正确的选择吗?新的战术风格能否帮助她们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